2022-11-16 08:06:40
六九资讯 https://www.liujiuhao.com/
在多方的利好提振以及资金的推动下,今日(11月15日)A股再度迎来强势反弹。沪深两市低开之后,逐步震荡走高,伴随着券商股爆发,题材板块持续发力,促使指数进一步上攻,全天呈现单边拉升格局,沪指也顺利收复3100点整数关口。
截至沪深股市全天收盘,沪指上涨1.64%,报3134.08点;深成指上涨2.14%,报11351.33点;创业板指上涨2.38%,报2431.73点。
从盘面上来看,大金融搭台,科技股唱戏,行业与概念板块涨多跌少,局部赚钱效应突出。行业方面,半导体、电子元件、证券、消费电子、电池、光伏设备、通用设备等行业领涨;题材股方面,汽车芯片、被动元件、无线耳机、中芯概念、工业母机等板块涨幅靠前。
资金面上,人民银行11月15日发布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称,为对冲税期高峰等因素的影响,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,2022年11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8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(MLF)操作和17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,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。
热点板块
行业板块涨幅榜前十
概念板块涨幅榜前十
概念板块跌幅榜前十
个股监控
主力净流入前十
主力净流出前十
北向资金
南向资金
消息面
1、据界面新闻消息,工信部、国家发改委、生态环境部三部门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有色金属产业结构、用能结构明显优化,低碳工艺研发应用取得重要进展,重点品种单位产品能耗、碳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,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%以上。“十五五”期间,有色金属行业用能结构大幅改善,电解铝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30%以上,绿色低碳、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基本建立。确保2030年前有色金属行业实现碳达峰。
2、据国家统计局称,10月份,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.0%,比三季度加快0.2个百分点;环比增长0.33%。国民经济延续恢复态势,工业投资稳定增长,就业物价总体平稳,新动能积蓄增强,民生保障有力有效,经济社会大局稳定。
3、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,11月7日—11日当周,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价格周均价同比涨幅由超过40%收窄至30%—40%之间,由《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》确定的过度上涨一级预警区间回落至二级预警区间。
4、据中国新闻网消息,国新办11月15日就2022年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。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、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会上介绍,10月份,新能源汽车、充电桩、光伏电池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4.8%、81.4%和69.9%。生产智能化改造也在不断深入,对相关行业和产品带动也在不断增强。10月份,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、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4.7%和14.4%。
机构观点
对于当前行情,容维证券表示,今日半导体板块领涨两市,掀起涨停潮;证券板块也是放量上涨,能否持续放量走强尚需观察。而信创龙头品种竞业达下午跳水跌停,应对高位题材品种注意风险。北向资金今日流入81.54亿元,已经连续三日大幅净流入。
值得关注的是,民生证券此前提到,一方面,从周度维度看,北上配置盘结束了连续5 周的净流出并重新回流,主要买入家电、有色、汽车、计算机以及交运等板块,市场交易层面的企稳信号进一步确认;另一方面,趋势交易者(两融、北上交易盘)在此过程中表现更为活跃,后续需要关注趋势力量的变化。
另外,长江证券指出,四季度市场的主要特征:1)历年11月至次年1月的行情与年报业绩相关性较弱,政策+主题投资往往是历年11-次年1月的重要投资主线。市场风格角度看,宏观景气度上行状态下,大盘价值往往表现较好,并且容易贯穿年底至次年年初行情;2)绝对收益角度看,历年12月市场表现较好,金融地产或是主要推动力。日历效应角度看,12月需更重仓位,次年1月注意行业轮动;3)市场效应和市场风格角度看,反转效应向动量效应转换,小盘风格向大盘风格转换。市场效应方面,11月反转效应明显+12月动量反转效应均衡,意味着市场容易在11 月开始阶段性底部反转,并在12月迎来市场涨幅高峰。
此外,上海证券认为,市场有望迎来短期反弹,此阶段布局性价比较高,建议持续关注新动能切换下确定性强与延续高景气的信创、军工、新能源方向;政策缓和下地产链修复方向;以及疫情防控优化改善、前期受制的消费链修复。
国信证券表示,业绩信心双修复共筑A 股好转信号。回溯近10年,出现过4段股价与政策面背离的时间,共性结论是市场走势领先于盈利但滞后于政策环境,低迷的市场碰上修复的政策后开启上涨。将A 股回报拆分成无风险利率、盈利、风险溢价三方面看,风险偏好反弹是近期市场回暖的主线,目前盈利端处于磨底修复且预期向好的区间;流动性方面,综合货币市场利率和外资流向看也不构成制约;风险偏好上,短期和中长期风险偏好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。
该机构进一步分析,在短期情绪面有所好转、估值较低、拥挤度不高三方面因素的加持下,板块韧性将伴随供给能力企稳逐步显现。借鉴中美经验,经济复苏的区间内,新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往往有更强的开支意愿,工业产出在反弹高度上也更具优势,高质量发展指引下的新兴产业值得长期关注。
(文章来源:东方财富研究中心)
文章来源:东方财富研究中心